新冠疫情下,能不出门就不出门。家庭成员之间有了更多相处时间,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,成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。特别是孩子在家熬夜、赖床、不专心上网课时更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。
高中学业压力大,特别是高三学生,离高考仅剩百余天时间,其压力和焦虑情绪显而易见。抗疫“闭关”期考验着每一位学生,同时也考验着每位父母,如果家长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照顾孩子的情绪,不懂得创造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增强与孩子的交流,家庭关系紧张,则有可能对家人、孩子产生负面影响。
对此,建议家长在与家中“神兽”相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,毕竟改变自己比改变孩子要容易些。
给大家讲个故事:有一位老板因为上班路上开车超速被交警拦下,到了公司不爽就骂部门经理,经理心里有火就挑员工的毛病,员工回到家继续把怒火撒到老婆身上,老婆心想累了一天还要听你骂,一气之下打了没好好做作业的孩子,孩子觉得委屈,于是一脚就踢到自家的猫身上了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踢猫效应”,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,而产生的连锁反应。
情绪是可以传染的,无论好坏。家长是孩子的心理安全岛,如果安全岛飘忽不定,孩子是没有办法感到安全的。所以家长要做到保持情绪稳定,不把坏情绪带回家。
面对疫情,如果家长就处在一种不安定感中时,也很容易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。请家长首先了解:面对疫情,我是什么态度?我的情绪是否过度?同时我能做什么?一定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,先了解事实,建立有效的知识团体,从中得到查证后的信息,让自己的能量得到疏通。个人得到支持之后,才有能力与孩子稳定沟通。关于疫情,家长应该做的只有一件事:如实说。但这个信息一定要是求证后得到的正确信息,而不能是引发焦虑的谣言。
这是和第一点紧密相连的,如果家长不能做家长,孩子不能做孩子,那么孩子就会成为家长的家长,成为家长的情绪容器,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。家长们,你们既是孩子的父母,同时也是你们自己,不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,切忌时刻盯着孩子,这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不被信任的感觉,孩子是你们的孩子,但同时也是他们自己。
另外,家长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膳食营养、健康保健等生活层面的照料上意外,也应该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性格培养。对于孩子要“养”,也要“育”。
(1)尊重孩子,放低姿态,成为孩子的朋友。孩子长期在压抑的环境中出不去,找不到吐露心声的朋友,容易情绪失控。所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,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性分析问题,对处理好关系非常必要。千万不要把孩子作为附庸,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,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,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等。
(2)允许每个人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来无聊,要接受自己和孩子的“无所事事”。
(3)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,高三肩负高考重担,停课不停学,在家上网课,更需孩子的自觉自律,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着高自律高执行力的,这个时候家长切忌开启“絮叨”模式:“你怎么那么不懂事?”“你还想不想考大学?”等等;或者家长追剧打游戏,然后要求孩子好好学习,这样只会增加亲子冲突的概率,家长能做的就是适当的提醒,并用实际行动影响你的孩子,比如看书、练字,跟你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。这既能有助于孩子在当前时期有勇气有信心去渡过在家学习的日子,也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内在心理素质和安全感,有助于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。
人的感觉通道是有可弥补性的,如果父母和孩子不能面对面交流,或者一对面沟通就会有争执,可以尝试保持合适的语音交流或者书信、字画交流都是很好的方法。
疫情还未结束,但也请大家不要焦虑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相信疫情很快就过去了,建议家长们在家期间动静结合,看书、听歌、劳动、烹饪,将刷疫情新闻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,缓解焦虑情绪,一同陪伴孩子渡过这段在家的不平凡的学习时光。
疫情期间,家长该如何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,提高亲子沟通技巧,让孩子积极应对疫情变化,减轻长时间在家的心理不适?我们一起来看看陈绮思老师参与制作的这个视频吧。
(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撰文:罗丽
配图:罗映文
校对:林旅建 陈家宝
审核:刘宝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