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22日上午9点,杨素秋博士《文学阅读中的三个问题》专题讲座在我校东城校区体育馆成功举行。阙维林副校长、东城校区高二年级工作组、部分语文科组长出席讲座并在领导席就坐,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讲座。讲座由校务办公室主任曾山川主持。
曾主任首先热情洋溢地欢迎杨素秋博士莅临讲学,他说,杨博士有很多耀眼的身份和头衔,但是“老师”才是对她最为贴切的称呼。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们应该从杨博士的讲座中,发现读书的魅力,汲取知识的力量。
杨博士的讲座内容由“为什么读?”“读什么?”和“怎么读?”三个问题组成。关于“为什么读”的问题,杨博士首先用霍金的名言“遥远的相似性”来引入她的讲座。她说,我们的文学阅读就是要奋力寻找这种遥远的相似性,实现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共鸣。从功利性的读书到非功利的读书,杨博士深入浅出地对于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深刻而透彻的解读。
在谈到“读什么”的问题时,杨博士围绕同学们当前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典型困惑,用生动而鲜明的例子为同学做了非常有价值的阅读建议。她通过《海的女儿》和《红楼梦》不同版本的比较,特别强调了版本差异对于阅读效果的影响十分巨大,应该审慎选择。杨博士建议同学们在自己的固有兴趣之外,还应具有对于全新领域的探索精神,这样才能使自己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狭隘,拥抱更为广阔的境界。
关于“怎么读”的问题,杨博士从结构、视角和细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。在解读的过程中,杨博士选用了《百年孤独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阿Q正传》等名著的例子,力求让同学们在经典的字里行间发现阅读的独特魅力,掌握阅读的真正方法。在阐释文学中的留白时,她采用看诗构图的方式与现场同学进行热烈的互动。同学们的回答各有其妙,赢得了杨博士的高度赞赏。
讲座的最后,杨博士回答了现场同学关于碎片化阅读、文科的社会价值、文学发展史等方面的提问,并向同学们推荐了几本极具阅读价值的书籍。
杨素秋,1984年生于陕西安康,15岁进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基地班学习,文学博士。2011年进入陕西科技大学任教,现为学校设艺学院副教授。她曾于2013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陕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;2014年,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;2015年,获得陕西卫视“超级老师”称号,并受邀参加北京卫视《我是演说家》节目,发表演讲《无用之用》,反响强烈。发表散文随笔若干,代表作品《陕西师大的先生们》等。
正如杨博士所言,读书使人更有温度,更加立体,使人拥有一种更为深沉的人文关怀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如何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,是青年一代需要思考的共同话题。我们真切地感知到,袁隆平院士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科技领域的突出成就,更在于他浪漫而深沉的人文关切——“禾下乘凉”、“杂交水稻遍布世界”。东华学子应从读书中培养格局,建立视野,感怀先贤,创造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