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博官网网页版登陆苹果ios版
生物科组,一个有梦想、有激情、有品位的团队。东城及生态园校区六个备课组共有专职生物教师55人,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,本科学历40人。中学高级教师有曹英姿、杨明、王双、庞素敏、甘信付、何铮6人,中学一级教师41人。学科带头人有杨明老师,丁东平老师及何铮老师3人,教学能手有甘信付、杨转苗、彭云峰、李佳倩、吴义容等5人。
在科长曹英姿及王双、邱拥辉、阴伟东、吴义容、徐艳锋等备课组长的带领下,大家精诚团结,锐意进取。专家型教师有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,丰富的教学经验,有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,;成熟型教师有先进可行的教学思想,能带领团队进行重难点攻关;年轻教师精力充沛,积极主动,虚心上进,创新意识强行动力强。基于团队的结构特征,我们通过集备教研拟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,充分发挥每个层级老师的优势,使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、全面成长、可持续成长。
一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、专业阅读
开展集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,网络视频学习,文章分享等形式,开展数学教育教学理论、文章或经验的学习。固定每周一次集中学习,集体共读一文,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,反思与交流相合,致力于教师理论水平、认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。鼓励教师除进行“专业阅读”外,注重“自由阅读”在读书中 不断用新的理论武装和充实头脑,拓展视野,提升每位老师的理论和人文素养,努力激活每个人的成长潜能。在交流中,领略名师风范,吸取同仁长处,迸发出团队智慧的火花。
二、一周两次集体备课(大、小集备)
集体的智慧能让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,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集体备课。我校的集体备课一般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,开学伊始就会商定各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及公开课安排,这是本学期高三年级备课组的教学进度及行事历表。
周二下午大集备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(下周的教学内容,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;组内公开课观摩及评课研讨;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研讨等);周三第二节晚修小集备(分层次小组讨论练习题的精选及教材处理措施,周测试卷讲评等)
集体备课的“四定”、“三备”“二个分享”
“四定”:定时间、地点、内容,定主讲人
“三备”:有经验教师“主备”,年轻教师“副备”,其他老师“辅备”
备课经历“自主备”、“集体备”、“完善备”三个阶段。
“二个分享”每个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分享教训,关注教学的人性议题,把教学的线性流程,变成充满生命形态的成长过程。
除了大小集备外,我们的研讨更是经常化、多元化、灵活化的,微信群、腾讯通都是信息交流的渠道。
三、“青蓝工程”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
生物组每一个青年教师均拜德艺皆高老教师、优秀教师为师,由师傅有目标、有重点、有评价地带青年教师,着重在“谈、改、听、评、考、压”六个方面下功夫。
“谈”:徒弟谈重点难点、突破方法、及课型设计,师傅给出意见、建议,徒弟再修正。
“改”:师徒准备好课件,师傅审阅提建议,再改。多次反复,直到满意为止。
“听”:先听师傅上课,学习组织教学及处理生成性问题的能力,在知识、技能及心理各方面充分准备。
“评”:老教师就新教师的课集体讨论,优缺点,有待改进之处、包括时间分配、用词、语气、手势等细节
“考”:年轻教师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模考,促使他们主动多做高考真题,为上高三打好基础。
“压”:放手压担子。中心发言,周测命题及分析,课堂评价等。从辅助到独立
通过这种师徒之间的研究活动,师傅教师的经验为青年人借鉴使用,反过来,青年教师的闯劲又促使老教师青春焕发,新老相得益彰。青年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技能上受到老教师的言传身教,成长得更迅速。不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板书、板图、说课、授课、解题、命题等基本功比赛等,大家受益匪浅。
四、组内公开课探讨与延伸
基础课型主要有概念课、习题课、复习课、讲评课、探究课、建模课等,每学年主攻1-2种课型,以循环滚动的形式,不断巩固已成熟的课型,并积极探索其它的基本课型
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:“同课异构”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,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法,尝试不同教学。然后研讨(重模式,结构多样性。对同一课的不同构想、不同设计、不同教法等, 展示教学结构的多样化。);“同课异构”是教研组先集体备课,然后由不同的教师上课,然后研讨(重风格,个性化处理,关注教学细节的个性化处理,体会不同老师们的教学风格,改进老师们课堂教学中一些细微的行为。)
五、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应用
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,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。我校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改革已有五个年头,小组合作学习以“导学案”为抓手,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来进行。高一高二年级新授课上一般包括确定学习目标、个体自主学习、小组合作探究、上台展示交流、反思性合作学习和师生总结评价几个环节。高三一轮复习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,提升复习效果。
六、新高考命题的研究
对这几年每年的13套高考卷归类分析,研究命题指导思想、命题的原则、研究高考的导向——考点、热点和变化点,研究命题的类型、数量、知识点的分布、分数匹配与时间配置,研究命题的信度、难度与效度,同时还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方案。
建立命题小组,由参加过高考阅卷质量检测、对高考命题有深入研究的中青年教师组成,严把命题质量关,提高命题质量,改进学校各年级各类考试的命题形式,发挥试题的科学评价功能。高一高二考试,跨年级交叉命题,集体阅卷,提高信度和效度。高三周测命题组分工协作,提前一周上交“五件套”(试卷,答案,讲评PPT,双向细目表,微课视频)。尤其重视东莞市及广东省模考。分工合作,收集高频错题并变式考查、高考及模考题题型归类精简、热点话题信息题汇总。
七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二课堂
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开阔视野、锻炼动手实践能力,我们在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二课堂方面做了一些尝试,如“植物腊叶标本采集与制作”“微生物与美食的不解之缘”等校本选修课, 开展“制作细胞三维模型及各种细胞器模型”比赛等。
组建生物竞赛培训班,利用课余时间上课辅导每周两节,学生热情很高。近十年,全国生物奥赛广东赛区一等奖13人,二等奖50余人,三等奖100余人。曹英姿、甘信付、丁东平、邱拥辉、吴义容等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。
八、教学教研成果
1、市级课题《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》(2018GH140)已经结题(甘信付等)
2、2019年《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初探》课题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(丁东平、陈红英等)
3、2017年东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(李佳倩)
4、2018年广东省概念教学大赛一等奖(黄艳、巫丽萍)
5、2022年广东省概念教学大赛特等奖(刘铭垚)
6、2022年东莞市品质课堂二等奖(吴义容、张洪)三等奖(李颖欣、徐万朝)
7、2022年东莞市课例大赛一等奖(吴义容)
8、2022年东莞市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(何佳玲)
9、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《中学生物教学》《生物学通报》发表(彭玉坤、徐万朝等)